Amir,亦写作Emir,中文翻译为“埃米尔”。可以指男性君主、贵族、高级军事或政治职位的持有者或其他拥有实际或礼仪权力的人。阿拉伯世界、东非、西非、中亚和印度次大陆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
由于Amir(埃米尔)的意涵多样化,在不同文本中不同翻译,有从其意思“统帅”意译为总督,或从其功能意译为“国王”、“首长”、“头人”、“头目”、“首领”等等,亦见有人以其作为贵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译为“亲王”、“酋长”等等;在指代军队指挥官时表示“将军”。
作为领主头衔时,欧洲人将其大致与公爵等级相当。
在现代外交语境中,埃米尔统治的领土被翻译为酋长国(西方则称之为公国)。
Malik马利克Malik,亦可作Mallik, Melik, Malka, Malek, Maleek, Malick, Mallick, Melekh等写法。中文翻译为“马利克”。是闪米特语术语,以东闪米特语和阿拉伯语记录,青铜时代晚期西北闪米特语中的mlk(例如阿拉姆语、迦南语、希伯来语)。意思等同于“King”,所以中文也可以翻译为“国王”——沙特就是马利克,国王。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现任沙特国王。如今沙特掌舵人小萨勒曼王子是他的儿子。
Sultan苏丹Sultan苏丹是一个具有多种历史意义的职位。最初,它是一个阿拉伯语抽象名词,意思是“力量”、“权威”、“统治”,源自动词名词 แา sulṭah,意思是“权威”或“权力”。后来,它被用作某些统治者的头衔,这些统治者声称几乎拥有完全的主权(即不依赖任何更高的统治者),但没有声称拥有整个哈里发国,或指哈里发国内一个省份的强大总督。
该术语与Malik马利克不同,尽管两者都指的是主权统治者,都可翻译为“国王”。“苏丹”的使用仅限于穆斯林国家,该头衔具有宗教意义。Malik马利克则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国家都使用的,更世俗。
Shah沙阿这是波斯语中的“国王”之意,沙阿(Šāh)一词来源非常古老,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头衔的完整形式(用希腊文转写)是“xšāyaθiya xšāyaθiyānām”,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万王之王
”。这个词可能发展到中古波斯语中,变成了“šāhān šāh”,再到近现代波斯语变为shāhanshāh。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特别喜欢用“万王之王”这个称号,而这一特点在后世学者破解由古波斯语楔形文字、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兰语楔形文字构成的贝希斯敦铭文时起到了大作用。因为“万王之王”这个词语类似英文中的King of Kings,会出现2个“国王”,且两个单词结尾会略有不同。据此可以确定古波斯语楔形文字中“国王”一词,那么国王前面跟着的就是国王的名字。有学者认为沙阿(Šāh)不是单纯的“万王之王”中“王”一字,其实应该是“万王之王”的简略形式。理由是“xšāyaθiya xšāyaθiyānām”在希腊语中被翻译成“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έων (basileus tōn basiléōn)”,这个头衔也被希腊人简化为“βασιλεύς(basileus)”,也就是巴西琉斯
头衔类比Amir埃米尔,相当于西方的公爵(Duke),在阿拉伯历史上一般代表着地方诸侯。
在查阅大部分资料时,虽然西方人多认为等同于公爵,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分法过于简单。其实我认为可以将Amir翻译为“长”。如果这个词后面跟着是军队,就可以翻译为“军长”(即将军),如果跟着是地名,就可以翻译为“某某之长”。这样小的埃米尔就是县长,大的是省长,更大的就是“国长”(即君主)了。因为大名鼎鼎的帖木儿,其领土被西方人称之为帝国,而他自己的主头衔,也不过是Amir埃米尔而已。
Amir-e Amiran,相当于西方的国王(King),这个在阿拉伯世界使用较少,可译为“大埃米尔”,即比一般的“埃米尔”要高贵。不过后来的穆斯林统治者使用就少了,一般都用Sultan苏丹、Malik马利克,或者Shah沙阿来表示“国王”的称号。
Amīr al-Umarā,英语中可翻译为emir of emirs,prince of princes,commander of commanders。这个称号与上一个相类似,也相当于国王(King),主要在白益王朝(公元10世纪)时期使用。由于当时阿拔斯哈里发还在,白益王朝统治者使用这个称号类似于日本幕府的“征夷大将军”。
Amir al-umara最初确实是巴格达
哈里发中央政府的军事最高长官职务,相当于摄政的“大将军”。白益王朝入主巴格达后,就取得了这个头衔,塞尔柱后来也是如此。#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
Malik马利克,如前文所述,相当于国王(King)
Malik马利克因为是闪米特语系对于“王”的通称,故而可以用来称呼非阿拉伯、非伊斯兰教的君主。例如埃及的法老被称为Malik马利克,西方基督教的国王在阿拉伯文献中也称为Malik马利克。
阿拔斯王朝在取代倭马亚王朝后,为了贬低前朝的正统性,将倭马亚的哈里发贬称为Malik马利克,意即他们只是世俗的王,不是先知的继承人。
Malik al-Mulūk,亦可写作malik al-muluk、Malek Ol-Moluk,是波斯语 shahanshah ("shah of shahs")的阿拉伯语写法,即"king of kings"王中之王,西方人可翻译为“Emperor”,中文可酌情翻译为“皇帝”。这个在阿拉伯世界使用案例也是极少的。因为一般都用波斯语来表达了。
关于这个头衔是否可等同于“Emperor”,还是得看使用者够不够得上。因为许多穆斯林统治者在摆脱哈里发权威时,首次采用Malik马利克头衔,即加上malik al-muluk的称呼,以增强权威性。这种类似于西方的“Great King”(至高王),不适合翻译为“Emperor”皇帝。
Malik al-Muazzam
直译是最高的国王,从语义上等效于Malik al-Mulūk(王中之王)。不过从实际案例来看,一般多作为君主名字前缀,而非主头衔。类似于西方“奥古斯都”、“凯撒”这样的荣誉称号。
Sultan苏丹,毫无疑问在级别等同于国王,但由于其具有宗教属性,不能将非穆斯林君主翻译成“苏丹”。此外,苏丹一般表示其是独立的,而不是埃米尔那样是有“上级”的。在中世纪与近代,大部分穆斯林国家的君主都是苏丹,从大西洋的摩洛哥到印度次大陆,从东非索马里到东南亚各伊斯兰国家,都是苏丹国。
Sulṭānü's-Selāṭīn,其实就是Sultan of Sultans,又是“王中之王”的另一版本。主要是奥斯曼土耳其在攻灭东罗马帝国后,为彰显其帝国身份所采取的头衔。同时德里苏丹国也曾使用这个称号,因为其统治着北印度诸多穆斯林王公,也需要身份上的区别。当然,更多情况下,他们使用的波斯语的头衔。
Shah沙阿,Shahanshah沙汉沙,需要根据使用者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语义上,Shah沙阿等于King是国王,Shahanshah是王中之王,然而许多使用者仅仅是王国加尊号而已。故不可简单等同于“Emperor”。
Padeshah帕迪沙,这个词是Shahanshah的变体。本义是“伟大国王”、“国王之主”。使用这个称号的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莫卧儿帝国、波斯萨法维帝国。(这些都不是阿拉伯人的政权,只是伊斯兰世界)这个称号的寓意,基本等同于罗马皇帝,可翻译为“皇帝”。
事实上,在外交文书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俄罗斯沙皇,在奥斯曼这边的文书中就被称为Padeshah帕迪沙。
当代头衔正如前文所言,Sultan苏丹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宗教色彩,而Malik马利克只是King的阿拉伯语表述。所以进入近代以来,为了世俗化,许多苏丹国纷纷将自己君主头衔改称Malik马利克,也就是中文翻译的国王。
埃及: 1922年废苏丹国,从 1922 年至 1951 年统治的君主称为马利克·米斯尔(“埃及国王”);后来埃及改称共和国,无君主。
伊拉克:1921年8月23日至1958年5月2日期间,伊拉克君主称为“ Malik al-'Iraq ”(“伊拉克国王”)统治。
摩洛哥在1957年前,君主称为苏丹,之后改成马利克,中文译为国王。
当代使用Amir埃米尔为最高统治者头衔的有卡塔尔和科威特。
当代使用Malik(中文直接翻译为国王)为最高统治者头衔的有巴林、约旦、摩洛哥、沙特阿拉伯。
另外,沙特阿拉伯的王子都拥有Amir埃米尔的头衔,一般中文翻译为王子。
尼日利亚以穆斯林为主的北部地区的传统统治者被称为埃米尔。
现在世界仅存四个地区有苏丹,其中阿曼苏丹、文莱苏丹是国家最高领导,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丹只是其地方世袭王公称号,不是国家领导人。
国王穆斯林苏丹头衔埃米尔发布于:浙江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